行车路线
促销活动
你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社会新闻 >
慧鹏听力-提供专业的一体化听力解决方案
心理疗法和神经刺激法:治疗耳鸣的新希望
作者:慧鹏听力 热度: 日期:2012-09-03
很多耳鸣患者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生活态度消极。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便是:感到焦虑和抑郁影响其生活质量。心理治疗一直是一项主要的有效的手段,不过,近期,神经刺激法似乎正在变成一种颇有希望的治疗方法。来自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院的巴特斯博士认为,耳鸣患者听到的噪声并非源于外界,而来自于自身,声音可能象尖叫、口哨或呼呼声,也可能是隆隆声,卡答声或沙沙声。据估计,10%至30%的荷兰人患有耳鸣。其中,4%至5%的耳鸣患者感到他们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比如,他们难以集中精力,或有睡眠障碍。这样的抱怨经常出现在40至60岁年龄段的人群中,他们的听力状况也不如从前。
长时间以来,耳鸣病因机制被认为源于听觉器官本身。然而,现有研究清楚地表明大脑起到重要的作用:负责听觉部位的大脑过度活跃,进而连续发出所谓‘幻影噪声’的信号。大脑的这种过度活跃通常是由于听力损失所致,然而,听音乐会和去迪斯科舞厅后耳内产生的嗡嗡声,耳部感染或耳部手术,或者头颌出现的问题也能引起此症状。根据目前的成像技术手段,如PET 和 fMRI, 巴特斯博士绘制出了大脑相关部位的活跃情况,而得出了以上研究成果。
巴特斯博士的研究表明, 大多耳鸣患者处于抑郁状态,生活态度消极。他们不敢和别人分享各自感受,充分表明他们缺乏社会支持,这些心理活动会导致他们逃避社交、感情冷淡。这就是所谓的‘D类个性’。被调查的265名耳鸣患者中,至少有94名患者属于这类个性。研究表明,这些患者感到更多心理不适,焦虑和抑郁则加剧了耳鸣的影响。巴特斯博士,对D类个性患者的治疗,应当把重心放在抗焦虑和抗抑郁上。
心理治疗目前并不是唯一疗法。2001至2003年期间,格罗宁根大学医学院开始进行了一项治疗实验,即运用脉冲发生器不断刺激相关大脑区域。实验结果表明,接受该疗法的6名患者中有4名获得了显著的长期效果。这些患者指出‘噪声’已经被降低到可忍受范围内,如果以满分为10分来评定,他们给此疗法打7分。用磁铁在大脑头骨外实施神经刺激的治疗方法,从目前来看应该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治疗方案。该项研究结果证明接受实验治疗的24名患者中有5名患者的耳鸣暂时得到了抑制。
就耳鸣治疗而言,迄今为止,仍然没有找到一种对大多数耳鸣患者都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的治疗方案都是建立在医学、听力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巴特斯博士认为建立一种多学科的方法很有必要,并提倡使用有效的问卷表来描述耳鸣的性质和影响。
相关文章:国外听力康复现状和新进
相关文章:基因SLC17A8发现和听力损失
上一篇:研究显示听力损失原因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