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课堂
听力常识
认识助听器
如何成功使用助听器
听音乐-看电视-打电话
助听器保养知识
听力保健
听力小贴士
专业知识
听力康复
助听器品牌

咨询电话:010-84450844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大街3-5号新世界写字楼A座1211室

行车路线

百度地图API自定义地图

你的位置:主页 > 听力课堂 > 听力康复 >

听力康复 +mores

慧鹏听力-提供专业的一体化听力解决方案

恐声症:鉴别和患病率

作者:慧鹏听力 热度: 日期:2012-08-26


耳鸣是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症状。从1993-2003年发表的10项耳鸣流行病学研究资料看,耳鸣的患病率为3%-30.3%不等。自从80年代中期耳鸣习服治疗(tinnitus retraining therapy, TRT) 理论首次提出后,听力学家重新开始关注耳鸣作为一种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同时开始试验和论证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求获得更有效的耳鸣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对耳鸣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耳鸣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同时,我们开始对许多不同类型的耳鸣疾病有了新的认识,恐声症(hyperacusis)便是其中一种。目前国内对恐声症这种特殊的疾病介绍很少,笔者粗略查阅了近期发表在国内主要学术杂志上的70篇关于耳鸣论文,没有一篇对恐声症有介绍,某些文献时有将恐声症和广义的耳鸣混淆,而有些则没有在研究中将恐声症和耳鸣区分,比如,2005年发表在《中华耳鼻喉杂志》的一篇题为《耳鸣的流行病学研究》论文,引用了波兰对耳鸣和恐声症的患病率一项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该项研究最重要的成果是对恐声症发病率的调查,不过笔者在引用时对此没有说明。缺乏对恐声症的认识显然会影响对耳鸣研究的拓展,因此,这里,笔者将通过对恐声症定义的厘清和其流行病学的一些结果为读者做个简单介绍,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从事听力学的专业人士对此有所关注和进一步的研究。

恐声症的定义

恐声症的英文名词是hyperacusis,有些文章将其译成“听觉过敏”,下面将对该术语的理解和翻译做进一步解释。Hyperacusis最初是由Perlman在1938年发表在《耳鼻咽喉年志》上的一篇论文提出,而Hyperacusis便是这篇论文的标题。后来,在1969年,Mathisen在《镫骨切除术后的惧声症》一文里,在hyperacusis后面加了一个表示悲伤的修饰词dolorosa,试图进一步强化恐声症产生的负面心理影响,不过,大凡双音节组成的疾病名称的推广程度往往不如一个词来的简单和容易,hyperacusis dolorosa最终还是没得到广泛使用。

对声音不适反应这种特殊疾病的英文术语或临床定义也是纷繁多种,有时几乎难以区分,充分反映出我们对这种疾病的了解和认识是逐步形成的。比如根据《中英文双解听力学词典》, hyperacusis的定义是“abnormally sensitive hearing in which normally tolerable sounds are perceived as excessively loud”,中文译成“听过敏,对正常可以忍受的声音感知响度过强”,早些时候,这种解释应该没错,但是随着对耳鸣和恐声症的研究愈加深入,我们的认识更多,这便出现了新的解释和界定。

目前使用较多的另一种英文定义是由著名耳鸣专家Jastreboff教授提出,他认为“These individuals have a collapsed(笔者注)tolerance to normal environmental sound. The term commonly used to describe this condition is 'hyperacusis'. Hyperacusis can come on gradually or occur suddenly where the patient finds themselves in a state of crisis”,其英文译文是“这些个体表现出对普通环境噪音下陷(笔者注)的容忍度。通常描述这种状况的术语就是‘恐声症’。恐声症既可是渐行性的,也可是突发性的,致使患者陷入危机状态。”

笔者认为Jastreboff教授的定义能更科学、全面和准确地对这种疾病进行界定。听过敏的释义主要从临床心理声学角度出发,不一定是对这种疾病的描述,只是客观地量化个体对声音的反应程度超过了正常群体的阈值而已,比如有些正常人的听力阈值在某些频率可能出现负值,-5或-10 dB等,但这不是疾病。笔者认为Jastreboff教授定义中最精彩的是对声音容忍度病态的表述:下陷的容忍度。Collapse有许多种含义,其中最常用的是表示倒塌,萎陷等, 描述健康状况时,有衰竭或崩溃之意。尽管在界定患者对声音容忍度出现病变而降低时,有许多词汇可选用,如“decreased, reduced, lowed”等,但这些词汇仅仅物理地表明患者对声音强度容忍度的量的下降程度之极而已,无法准确生动地描述出这种量的降低是一种严重疾病。“下陷”不仅描述出对强声不适阈值的下降,更重要的是这种下降犹如正常建筑倒塌一样表明了生理机制出现严重病变时的状态和患者的反应。在阅读英文文献时,往往正是这种词语巧妙的运用,显示出画龙点睛的精彩。

Tag:

新品推荐+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