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销活动
你的位置:主页 > 听力课堂 > 听力康复 >
慧鹏听力-提供专业的一体化听力解决方案
一个听力损失孩子家长的个人总结(3)
作者:慧鹏听力 热度: 日期:2012-08-26
第四章 验佩助听设备
听力检查结果出来的时候,应该医生都给了您很多的建议,当然,不排除有些医生为了卖设备而曲意推荐。但最后的决定是您下的,只能您来负责,所以,作决定之前您需要了解得更多一些。
助听设备主要是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两类。两者都是通过特殊的电子线路,将外界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转化为人体可接受的声音信号。不同之处在于助听器是把信号放大,而人工耳蜗是代替病变受损的听觉器官,将声音编码成电子信号,直接刺激听神经。 助听器是一种放大器,可以将外界信号充分放大后,传入听力障碍者的耳道内,通过中耳,再传入内耳听觉感受器,从而使听力障碍者能够听到这种“放大”了的声音。助听器适合于轻度至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但由于助听器的种类、品质的不同,对声音信号的放大效果也不同,即对声音信号的“保真性”不同。听力障碍者听起来的感受会有差别。
人工耳蜗适合于重度或极重度的听力障碍者,即应用助听器不能起到任何帮助的人。人工耳蜗分为外部装置和植入体内的装置两部分。外部装置分为言语处理器,方向性麦克风和传送装置,植入装置包括电极系列和接受刺激装置。植入体内的装置可以绕过受损的耳蜗,直接刺激听神经,使患者重获听力。 选择助听器还是人工耳蜗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所以,我们需要权衡利弊后再作决定。
一般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平均听力阈值90Db以上)或前庭疾病(听力会逐渐下降)才会考虑人工耳蜗。大功率的数码助听器也能补偿达到120以上,但每个听障孩子的具体听损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评估补偿的效果。听障孩子大多高频损失严重,而低频较好。好的助听器调配师能最好地调整各频率的补偿效果,因此调配往往比助听器的品牌选择更重要。 人工耳蜗是一种破坏性的手术,手术后将破坏原有耳蜗的功能,终生依赖人工耳蜗发挥作用。购买和后期维护的成本较高,您可以自行去了解市场的行情。借助人工耳蜗,一般可以建立从200-7000HZ范围内的听力,训练后平均阈值达到30Db也并非难事。
无论是配戴助听器还是植入人工耳蜗,都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期。尤其是人工耳蜗,与健全人体耳蜗结构的精细度相差很大,所以感受到的声音与自然的声音会有一些差异。要经过很长时间,语后聋者要经过几个月的康复训练,而语前聋者(小儿)则要经过2-3年的语言康复,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验佩了助听设备,就建立了康复的医学基础。
第五章 语训康复教育
有了助听设备以后,孩子可以听到声音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会说话,尤其是对语前聋的孩子。通过助听设备听到的声音和自然的声音是有差异的,必须要通过训练和学习才能听懂、理解声音,进而发音。正如我们如果处于一个陌生的国度,当地人所说的话我们都应该能听到,但不明白,也没办法和别人交流,久而久之,我们将根本就忽略听到的陌生语言,而只注意能听懂的鸟叫、汽车喇叭而已。
众所周知,孩子越小,学习语言的能力就会越强,而且各个发声器官还没有完全退化(长期不使用功能就会减退甚至消失)。所以,我们需要和时间赛跑。
聋儿康复专家黄昭鸣博士指出:聋儿是学前儿童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言语语言的发展同样受到生理发育成熟、认知能力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呈现出固有的发展顺序:声、韵、调→音节→词汇→句子→语段→会话,其中某些阶段存在交叉重叠,总体呈现出一种‘由易至难,前简后繁’的言语语言发展规律。聋儿由于听力的损失,导致言语语言发展不同程度的滞后,极重度聋儿若不实行听觉、言语语言能力的早期干预,会导致该部分能力的丧失。聋儿从诊断到获得听力补偿或重建的最初阶段,整个听觉言语的生理功能基础非常薄弱。不能认为大部分聋儿在接受听力补偿或重建之后,只要进行听觉康复训练,就能比较正确地发音。未经过充分的言语医学康复(如呼吸训练,放松训练,口腔训练,发音诱导,构音训练以及适当的言语矫治),聋儿极易产生发音和构音障碍,从而影响聋儿学说话的兴趣,导致与周围人群口语交流的生理障碍,继而影响其语言认知能力的正常发展。
相关文章:听力语言康复(听觉AV法)
相关文章:听力损失儿童的情感问题
上一篇:如何促进小儿听力发育